淮海战役杜聿明30万大军为何坐以待毙错过最佳突围期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淮海战役杜聿明30万大军为何坐以待毙错过最佳突围期

原题:淮海战役大结局:国军杜聿明集团30万人在陈官庄全军覆灭

举世瞩目的淮海战役开打20多天后,解放军攻势锐利,连战连捷,徐蚌黄淮地区的国军已呈全面溃败之势。黄百韬第7兵团10万人在碾庄圩被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维第12兵团12万人被刘伯承、陈毅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包围于双堆集地区;中原国军主力杜聿明集团3个兵团被孤立于徐州地区,受到我军三面包围,形势岌岌可危。

国军统帅部鉴于南线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战斗力较差,无法北上打通津浦线及为黄维兵团解围,为防止杜聿明集团也被围住,遂决定放弃徐州,将中原国军主力南撤,先解黄维兵团之围,再巩固两淮防线。1948年11月30日,杜聿明率领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和孙元良第16兵团共10个军25个师及地方武装约30万人,撤离徐州向西南迂回逃跑。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接到报告后,立即变更部署,指挥华野10个纵队30多万大军随后紧追,分多路前堵后截,坚决包围杜聿明集团。本来杜聿明集团先撤一步,速度较快,有可能先于华野追击部队逃至淮河。然而国军统帅部临时改变计划,逼着杜聿明集团转身去解黄维兵团之围。结果杜聿明集团一掉头之机,华野追击部队便陆续赶到,一顿猛打拦逼,杜聿明3个兵团就被合围于河南永城陈官庄、青龙集地区。 因为上级有严令,杜聿明不敢下令全军突围,怕担负战败而逃的责任。孙元良为人胆小,违令率第16兵团单独突围,结果大部被华野部队歼灭,孙元良运气好,一个人化装成老百姓逃出了包围圈。此时已是天寒地冻,被围的20余万国军缺吃少穿,仅靠一点空投来维持生存,境况悲惨异常。不久黄维兵团也被歼灭,国军统帅部只好同意杜聿明集团突围,并答应派百架飞机掩护突围。可是快到突围日期时,中原地区天气骤变,大雪泥泞,坦克、空军均无法出动,杜聿明只好坐等天气转好。

在华野部队积极准备攻歼杜聿明集团时,为了配合华北战场的平津战役,不让傅作义集团下决心南撤,军委决定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攻。华野各部队于12月16日起转入战地休整,并对被围敌军发动了宣传攻势。饥寒交迫之下,大量国军士兵逃跑投降,包围圈日渐缩小。12月17日,我军发表《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向被围敌军广播。可是杜聿明依然不肯投降,在上峰的严令下,准备于1949年1月9日突围,集中残余2个兵团的坦克、炮兵拼死一搏。 然而晚了,不等杜聿明集团突围,1949年1月6日下午,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向被围之敌发起了总攻。华野集中全军几百门火炮同时向敌阵猛烈轰击,主攻部队10个纵队25个师分成三个攻击集团,从东、北、南方向对杜聿明集团发起冲击,其势如排山倒海。

解放军以李弥兵团为重点突破目标,经一昼夜的战斗,攻占李弥兵团司令部所在地青龙集,李弥兵团大部被歼。9日晚,华野部队继续向邱清泉兵团发起猛攻。当夜被围敌军陷入混乱中,杜聿明遂决定各部队分头突围。10日晨,华东野战军发起最后的攻击,激战至下午16时,被围之敌失去抵抗能力,被全部歼灭。杜聿明混入乱军中逃跑,在路上被华野部队抓获。邱清泉失去理智东逃西窜,遭乱枪击毙。只有李弥化装逃跑,夹在百姓中混了出去。 至此,中原国军主力55万人被全歼,惊心动魄的淮海战役以我军全胜而宣告结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