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开始面对古今未有之变局。部分开始具有世界观和的开明士大夫,也被迫重新思索自己所处的世界。作为他们中的集大成者,魏源就受林则徐所托而编写了《海国图志》。这是一本在当时非常罕见的国际情况介绍著作,包含了世界地理与历史方面的许多内容。然而,由于需要整合过于复杂的内容,全书不免显得粗糙而存在不少认知误区。
最终,《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间的流传命运和影响,也是值得后人唏嘘感叹。
宏大世界观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魏源写书的最大动力源
对于中西两个世界体系间的信息鸿沟,魏源在出书立著时就已经有了清晰认知。例如,他发现那些福建和广东的居民到南洋发展,会成为英夷窥探中国的信息来源。在位于马六甲的教会学校里,有英华书院提供传教士研习经、史、子、集,图经地志。那些抵达十三行的外商,也可能从很多渠道收集到关于清朝的军政要闻。就连日本、暹罗、安南都知道善待漂流到海外的本国居民,并在每年整理他们带回来的情报和外国见闻。相比之下清朝的对外认知非常有限。这也是魏源需要书写《海国图志》的重要动力。
从全书的目录来看,《海国图志》有着宽广的横向空间和漫长的纵向时间线。魏源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史学为基础,结合来自西方的最新地图,向读者介绍五大洲、四大洋在过去2000多年里间的历史革沿。
《海国图志》首次为中文世界引入了五大洲概念
在空间维度上,魏源首先带领读者从广东沿海出发,在第1卷中提及自己对鸦片战争成败得失的分析。第2卷则是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和地理概况。后面的3-6卷,分别介绍吕宋、印度等地的南洋诸国。再到从第7-9卷,介绍以大秦为起源的欧罗巴诸国和全新的美利坚合众国。最后,在第10-18卷的详细记载欧洲列国的宗教、历法、地理、章程制度、海军、火器、货币等技术和制度优势。
在全书的附录中,魏源引用葡萄牙著作《地球总论》里的概述和划分,首次向中文世界介绍了很多今天已是常识的内容。如地球分为五大洲,人口分为五大人种。欧洲各国的语言大致成一体系,非洲和亚洲列国语言驳杂,而美洲和澳洲的语言主要来自于欧洲的语言体系。相比于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魏源在明朝的利玛窦之后,再次将地圆说传入中土世界,让中国人再次接触到了正确的地理观念。言下之意便是中国不是独一无二的中心之国,只是位于亚欧大陆的最东端。
光绪年间复印的《海国图志》13卷
新的世界史体系
《海国图志》是世界发展对士大夫认知产生冲击的结果
相比历史上的许多地理杂记,魏源的《海国图志》有着重介绍他国的历史沿革。这是前人作品中所从未有过的事情,也说明来自外部的冲击强度,让士大夫们的传统世界观开始出现裂痕。
在介绍欧洲史时,魏源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入手。依次介绍古希腊、意大利、俄罗斯、英格兰、法兰西、西葡,还有新大陆的美国的历史。他还史无前例的认为,这些国家的历史同样荡气回肠、值得一看。这是他之前的士大夫所不可能产生的思维。很多后人所吹嘘的明末开化人士,大都停留在器物学习层面,对于人文类的交流都不屑一顾。
《海国图志》首次为中文世界介绍了 阿尔弗雷德大帝
为了帮缺乏概念的读者构建起时间概念,魏源将古代帝王年表与西方世界的公元纪年法相对应。比如准确记录了在相当于周显王的时代,希腊王亚历山大东征亚洲且战无不胜的往事。在谈到英伦列岛时,也点明是罗马人给当地带去了文化。在相当于唐德宗时代的公元9世纪,有阿尔弗雷德大帝整合了盎格鲁-萨克逊势力,对抗大尼国(丹麦)的入侵。到了北宋年间,又有一海之隔的纳尔曼(诺曼)攻打英伦。而后两国合二为一,屡退外国之兵。兵船横行于四海,且文艺大兴、博览经典。魏源甚至还提到对英格兰最后一次大规模入侵,是崇信天主教的西班亚王所为。
难能可贵的是,魏源谈及的希腊的历史,也是根据西方文献梳理出古典各国脉络。中文世界首次提到了提修斯改革、雅典废除王政、推举执政官和梭伦的民分四等。还有斯巴达的重耕战,以及不用金银为货币的军国政策。当然也有波斯的大流士入侵,但被雅典和斯巴达联手击败。此后,两方各招小邦,干戈不休,并给了马其顿人以可乘之机。至于罗马就是汉书中的大秦。他们在周平王年间建城,最终在明景泰年间亡于回回(奥斯曼土耳其),期间颇多坎坷起伏。
《海国图志》也首次介绍了 伯罗奔尼撒战争
在梳理沙俄的成长历程时,魏源也准确的提到希腊王女下嫁罗斯,从而传来基督教信仰。蒙古入侵也影响俄罗斯的民风和政治军事。后来有彼得巡行外国,学习艺术和造船。再到俄罗斯参与三国分夺波兰,成功挫败法兰西王的60万大军入侵,成为西方的陆上一霸。
尽管如此,魏源的记录还是存在很多硬伤,将很多重要的时间点和概念混淆。比如认为俄罗斯信奉天主教,并把英格兰七国时代提前到了公元150年左右。这应该是单人面对浩瀚信息,又缺乏多方信息对照的结果。
《海国图志》对俄罗斯也给予了极大关注
摒弃空谈的认知态度
魏源将所处时代对比为 周宣王时期
魏源也毫不隐晦的提及,《海国图志》包含着对现实忧思。在开篇词里,他就用《易经》来论证因时而动的必要性。还将清朝面对的旷古变局,比喻为周宣王时面对猃狁入侵。引用诗经中歌颂周宣王中兴的篇章,暗示大清可以复制这样的复兴。
对于鸦片战争的失败,魏源的归纳是器械不精、所守非地、所用非人,而且缺乏伐谋和伐交。基于这样的局面,魏源的核心思路是以守为前提,在自保的前提下再找机会反击。战则需要训练水师,调集夷狄之仇敌相攻,并学习夷狄之长技--水师和火器来击败他们。
《海国图志》中有大量关于西方武器的介绍
为此,魏源不仅介绍了量天尺(四分仪)、察天筒(水银温度计)、定时钟、天船(飞艇)、千里镜、欧式指南针,以及使用先进瞄准技术的“天炮”。还指出欧洲战舰木坚、铅厚,如果不是射击其火药舱,就无法重创其船体。旁列大炮两层,无法潜水凿沉,火攻筏在逼近敌船之前就会被击沉,如果要使用火箭喷筒焚烧敌舰的索具和船帆,高桅上的侦察兵会使用望远镜侦察到并提前做好应对。对于当时新出现的火轮船,魏源指出其不依赖人力,受风向影响较小,可以昼夜不息地航行千里。
魏源不仅是在介绍于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且没有将这些新生事物斥为奇技淫巧。对于西洋的科学成就,魏源本人是大为赞叹,并认为对方是金运和火运之国,所以善于使用火器和冶金技术。除了军事科技,他还对于西方的风据、医药以及铅板印刷都有介绍。为了便于毫无概念的读者能够直接理解,多次用《易经》概念做中介,以相对通俗的类比说明问题。
魏源一直对邻国安南大加赞赏
魏源还对清朝的孤立于世界状态表达了担忧和不满。提及邻国安南、暹罗和日本积极攘夷措时,就当做正面例子施予以赞美。尤其是发展程度较高的安南,被魏源当做理想化的优等生处理。
最后,魏源还表达了对未来世界的美好畅想。不仅仅要学习夷狄的军事技术,还要以夷攻夷。联合列强直捣英吉利在东方的重要殖民地印度,迫使其退出在东方的殖民扩张,进而解决中国的沿海边患。只是在这个问题是,他将法兰西、美利坚、俄罗斯都当做供清朝驱使布阵的棋子,并认为印度和整个印度洋是让清朝再度伟大的破局关键。
魏源将印度视为必须拿下的关键
在中日两国的传播
清朝士大夫阶层对于《海国图志》呈抵制态度
《海国图志》虽然填补了中文世界的许多认知盲点,却也因为信息过于复杂而很难为大众所立刻接受。毕竟,在一个大部分知识拥有者只读取片面内容的时代,全面而相对客观的东西都容易不受待见。其中,他对于日本和安南两国的赞赏,让很多中原中心论者在感情上就无法接受。
此外,由于魏源对不施行君主制度的瑞士和美国都大加赞赏,也免不了因违法政治正确而限制自身传播。因为大部分知识拥有者的目的,可能只是为自己混得铁饭碗与体系内认同。如果立刻接受《海国图志》的全新世界观,就等于在内心层面断绝了自己的提升之路。因此,《海国图志》仅在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开始在少数开明士大夫中流传,真正发挥的影响力就更加有限。就算是对于落后的传统予以极大尊重,也还是受到保守士大夫的抵制。
科举制度 严重限制了知识拥有者的眼界
1851年,驶往日本长崎的中国商船亥二号为日本带去了3部《海国图志》。由于涉及基督教等敏感内容,这些书被上交给江户,由学问所、御文库、老中牧野中雅收去。第二年,又有商船带去1部,结果还是被长崎会所保存。
到了1853年,黑船事件让全日本为之震惊。德川幕府便在第二年将此书解禁,还在同年分两批又买入15部,造成此书的价格随之水涨船高。此后的三年时间里,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各种选本就有20多种,受到很多日人的追捧。日本人对于中的《筹海篇》、《澳门月报》和《夷情备采》等海防外交的内容格外重视,在10组翻刻本中,居然有7组翻刻了海防外交等非地理知识内容。
《海国图志》在日本出现了众多新版本
然而,《海国图志》在日本流传的早期,还是引发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部分激进派武士,对于魏源的固守传统、有限落后思想、使用传统冷热兵器抗击外夷的道与术非常认同,称《筹海篇》是天下武夫必读之书也!结果,正是这类人在1863年发动了下关事件,并引起列国军舰的炮火回应。
此后的日本,才开始慢慢进入重要的明治维新阶段,放低姿态的恶补各类西方文明成果。但下级武士们的激进举动,在某种意义上是魏源思想在异国的呼应。讽刺的是,但日本人逐渐度过《海国图志》所给予的学前班状态,这本书又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而在清朝本土流行起来。
《海国图志》在日本曾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天,《海国图志》所蕴含的内容已成为常识,但此书的流转逻辑却不会显得过时。从信息的发出-接受-解码流程来看,只有在心理和知识背景方面做好准备,才能让人接受新的认知水准。否则,所有新知识的摄入,只会加固一个人对旧世界的固有认知。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