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就是靠这招征服了北部中国?说说古代战争的“打草谷”有多狠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满清就是靠这招征服了北部中国?说说古代战争的“打草谷”有多狠

null

null

编者按:看过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朋友,想必都对其中一个名词“打草谷”留有印象。作为小说里一个重要场景和情节,“打草谷”不同于两军正面对阵的大战和小部队的斥候战,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掠夺战,目标是敌方的人口、牲畜、财富,奉行“能带走的全带走,带不走的全烧光”的基本战术原则。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不以战斗为目的,而以劫掠为目的。那么么历史上的“打草谷”到底什么样?在军事历史上有发挥过那些作用呢?

null

历史上最擅长用“打草谷”这一招的,当属游牧民族。两汉时期,北方边境广受匈奴“打草谷”的困扰。西汉初年,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加剧,很多汉将,比如韩王信、赵利、王黄、卢绾等,纷纷投降匈奴,并且引匈奴袭掠汉地,屡次“侵盗代、云中”,“常往来侵盗代地”,“往来苦上谷以东”。到了汉文帝时期,匈奴入侵的规模越来越大。汉文帝三年,“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十四年,匈奴单于亲自带领十四万人入关,在关内劫掠一个多月,“虏人民畜产甚多”。之后,“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馀人。”

null

匈奴的这类入侵,并不是以攻城略地或者与汉军决战为目的,而是具有强烈的经济掠夺色彩。匈奴地处北方苦寒之地,出产少,环境恶劣,劳动力也不足,所以需要从汉朝获取大量商品。和平时期有关市、互市,双方以物易物,各取所需。等到了局势紧张之时,正常贸易中断,而匈奴对汉朝物品的需求仍在,所以发动以劫掠为目的的经济战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史书中对于此类“打草谷”的描述,最常见的就是“略二千馀人”、“杀略千馀人”,“杀略人民畜产甚多”,可见一斑。

null

一千多年后,当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换成明朝与蒙古时,类似的战斗仍在上演。自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北边防线所遭受的来自蒙古的压力越来越大,蒙古袭扰的频率也逐渐上升。这一时期劫掠的显著特征是,虽然蒙古动辄数万人入侵,但是在一处受到明军的攻击之后,不会做太多抵抗,会转而劫掠其他地区。其避战求财的流寇式作战特征极其明显。比如嘉靖年间,“吉囊十万骑复窥花马池”,被明军阻击,不得入关,于是“转犯干沟”。明军尾随追击,于是这些蒙古骑兵“遂趋固原”,结果又遭到当地明军的阻击。紧接着他们“趋青山岘,大掠安定、会宁”。遇到抵抗,不打硬仗,换个地方接着抢,充分体现了其“打草谷”的本质。

null

中国的中原政权不好过,西欧的封建主们也头痛。442年,阿提拉率领匈人入侵摩西亚和色雷斯,在阿斯帕歼灭一支东罗马主力部队,继而大肆劫掠,横扫巴尔干半岛。东罗马皇帝被迫缴纳贡金求和。447年,阿提拉又一次大规模入侵东罗马,在收到之前三倍的贡金之后方才撤退。451年,阿提拉率领十余万匈人骑兵,入侵西欧。发动如此大规模入侵的理由,是因为西欧要比巴尔干富庶得多,且更容易劫掠。匈人一如既往的到处掠夺,沿途居民财产被洗劫一空,直到几个月后的卡伦斯会战,匈人损失惨重,被迫撤退,才结束了这场浩劫。

null

公元五世纪的匈人“打草谷”狂潮平息之后,西欧总算安生了几百年。直到九世纪中叶,一支新的游牧民族——马扎尔人(匈牙利人的祖先)重开游牧民族的光荣传统。他们先是小规模的侵袭多瑙河流域中部的法兰克人村庄,之后迅速向德国中部和意大利北部推进,针对西欧的一轮又一轮的大规模袭扰开始了。到十世纪中前期,马扎尔人横扫整个西欧大陆,最远攻击到法国北部的洛林、香槟,南部的比利牛斯山。在此期间,欧洲各国君主虽然屡有反击,但都不足以遏止马扎尔人凶猛的攻势,直到955年,在莱西菲尔德附近,五万余人的马扎尔军队被奥托一世决定性地击败。此次失败,沉重打击了马扎尔人的作战信心和能力,以至于在此之后他们由攻转守,再也没有威胁过西欧。他们的作战模式、特点,与其先辈匈人如出一辙。利用游牧骑兵的高机动性,深入敌人腹地,进行大规模入侵。作战目标不是占领土地,而是为了俘虏跟战利品,是典型的“打草谷”作战。

null

西欧地处欧亚大陆最西端,都不能逃脱被游牧民族“打草谷”的命运,靠近欧亚草原的东欧,更是不能幸免了。事实上由于东欧地处中间地带,每次赶上东方的游牧民族西迁,他们都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对东欧“打草谷”最残酷的,当属克里米亚鞑靼人。

null

根据波兰官方的历史数据估计,在1605--1633这29年间,当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共有至少20万人被鞑靼人俘虏。波兰人惨,俄国人也不好受。在十七世纪上半叶,被鞑靼人俘虏的俄罗斯人在15--20万之间,其中仅在1607--1617这十年间就达到10万人。据估计,在1500--1700年间,每年约有至少1万斯拉夫人被掳为奴,两百年间波俄两国共损失约200万人。鞑靼人掳掠的俘虏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当时一位在卡法海关做书记员的犹太人,曾经问一位被俘的波兰贵族:“每年被俘虏的基督徒是如此之多,在你们的国家还有人存在吗?”当然,这招这么好用,不只是游牧民族喜欢,农耕民族也有样学样。最典型的,当属北宋对北汉的袭扰战了。在第一次太原之战失败之后,宋朝调整战略,对北汉实施大规模的“打草谷”作战。主要目标是毁其庄稼,虏其人口,残破其经济。

null

事实上,大宋拆迁办驻北汉迁办事处的工作效率极高,短短几年时间,北汉所统十州由唐代时的二十七万多户,一百四十八万口,变成只剩下三万多户;兵力由十多万减为三万,陷入平均每户养一兵的窘境。文武百官要扣工资,又要加征税收,甚至多次向辽国借粮借马。当然,要说历史上谁的“打草谷”效果最好,既不是游牧民族,也不是农耕民族,而是渔猎民族----满洲人。从天聪三年开始,到崇德七年,十三年间,清太宗皇太极对明朝华北地区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入侵。这几次入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攻城略地,不寻明军决战,只掠夺人畜财产,是典型的“打草谷”式经济掠夺战。其中,尤以后三次入侵范围最广,掳掠财物最多,给明朝造成的损失也最大。根据相关史料,仅后三次“打草谷”,就合计掳掠人畜一百三三万二千余,黄金一万六千余两,白银三百万两,其余财物,不可胜计。至于沿途损毁破坏的城镇,杀戮的人口,以及击溃的明军,其数则难以估量。

null

这几次袭掠,不但直接虏获了大量的人畜财产,而且严重残破了明朝北方的经济,使本就摇摇欲坠的明朝财政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清军的恐怖行为给整个华北地区的民众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恐慌,再加上对于明朝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严重不作为的不满,当两年后清军入关时,北方望风而降,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北方的人力物力基础以及心理防线早已经被击垮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超重装轻骑兵,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