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纸商们的“生意经”:八千麻袋“大内档案”流失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北洋纸商们的“生意经”:八千麻袋“大内档案”流失

撰文/拾文客栈,北洋史扒粪者,求真、慎识、体温凉。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三百六十二):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侥;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浑具。

在北洋史上,王国维曾言在史料发现上有四大收获,分别为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六朝及唐卷轴,以及为内阁大库所藏元明及清代文书档案,也称“大内档案”。但是这批珍贵的档案资料,却被纸商们打起了主意。北洋初立,打算建立历史博物馆,遂在国子监成立了筹备处,内阁大库档案成了它的基本珍藏。民国五年,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迁往端门办公,接管了内阁大库档案的机构,但并没有认真保管,当时数十名整理者马虎地将挑出的部分档案放置于门楼,剩余大批档案被装进大量麻袋,堆放在端门门洞中。毕竟是重要档案史料,有人冷落它们,也有人“青睐”它们。

null

时任北洋教育总长、版本学家傅增湘即属后者。知道有这样一批宝贝,傅增湘当即派了两个人去麻袋里“寻宝”,其中一人便是鲁迅。鲁迅因了这次经历,后来写出谈所谓“大内档案”。民国十一年,适值直系军阀曹锟上演闹剧,教师工资也发不出,所属历史博物馆无奈之下,经请示批准,将放置于故宫的档案分两次出卖。第一次被当作废纸出卖的是朝房东侧存放的明永乐至万历年间的档案共十几万斤,经过一些纸商竞价后,被十几个白纸坊商人合股以三千多元的标价购买到手。仅仅再将这批档案当废纸转一下手卖出去,这些纸商便足足赚了两倍利润。钱是赚了,但这批珍贵的明朝档案却从此流失。第二批出卖的是存放在午门内外两侧朝房和端门门洞内的明朝崇祯和清朝顺治至宣统时的档案史料,计有十四万八千余斤。

null

这次竞标者一下子冒出四家,当时历史博物馆有个姓傅的庶务,常到西单牌楼朝西旧门牌150号同懋增南纸文具店购买办公用品,这天他在同懋增对经理程运增说,这笔生意不做,你会后悔的程运增禁不住游说,尽管资金尚有缺口,仍以月息一分二厘向天兴银号经理李云舫贷款五千,讲定半年内偿还。后来同懋增用四千零五十元银元买下这批被装入八千只麻袋的档案。拉货那天,同懋增共派出50辆马拉大车,一路浩浩荡荡,无数路人驻足观看。这支队伍由同懋增两位年届五十、富有经验的伙计李华甫、张玉峰率领十几人负责押运,拉运了十几天,才把这批货运完。同懋增多少还识货,他们只是将部分档案拣出,当作废纸送工厂作再生纸原料,大部分指派李华甫、张玉峰就地零售。

null

短短几天,便卖出一千斤。一天,有人到同懋增找经理程运增,说有人愿出价八千银元,将这些麻袋里的东西全买下,问他干不干?有这等好事,程经理自然乐了。正在这时,琉璃厂悦古斋古玩字画店经理韩益轩又找来了,他对程说,我帮你以一万五千元出手这批货物,事成后给我一成介绍费。韩益轩前脚刚走,后脚琉璃厂古籍书商韩自元又来了,他让程将他先前拣出来的一百五十斤旧书论斤卖给他,一元银元一斤。付款前,韩另外又装了几袋奏折,共付了二百银元。不一日,韩益轩又来到同懋增,而且还带来前清遗老金梁和宝熙。韩益轩对程运增说,此二老愿意全部购下那些东西。

null

最终,程和店里各执事研究后,以二万二千元和买主成交。隔一日,为签合同,这批货的真正买主终于出场,他便是罗振玉。罗振玉怎么会成为这笔大宗买卖买主的呢?原来当这批内阁档案经“零售窗口”流散民间时,有个认识金梁的人知道金梁识货,便手持几份买来的朱批谕旨档案,向他高价兜售。金梁一见之下就看出这些都是大内档案。与此同时,他的朋友罗振玉也无意间在市摊上发现有人出卖“洪承畴揭贴”以及“高丽王进贡表”等大内档案。追寻之下,终于得知早先被“抢救”下来的大内档案,如今都已被同懋增悉数收购,于是罗振玉才决定将它们全部买下。

参考资料:《往事钩沉》、《菜根谭》

本文为大风号校园KOL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