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魔术师”裴行俭:带你还原真实的大唐西域争霸!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战略魔术师”裴行俭:带你还原真实的大唐西域争霸!

引子:“初唐四杰”的“毒舌恶评”

只要对唐代文学史稍有涉猎,便不会不知“初唐四杰”的大名。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无不以绝世的才华和神骏的风采永垂中华文化史册。就算是在他们生活的时代,也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倾倒的对象。然而,就在这举世的赞颂和羡羡中,一个人的“恶评”显得非常扎眼。他,就是本文的主角,初唐名将裴行俭。

null

裴行俭

一日,“四杰”的粉丝、吏部尚书李敬玄将四人带到裴行俭面前引荐,满以为又会迎来一通赞许和追捧,谁知对方一点面子都没给,直愣愣来了一句:“大丈夫能行之至远,要先看气度见识,再看文采技艺。”随后,裴行俭也不顾宾主尴尬的神情,自顾自地品评起来:“比如王勃等人,虽然有才,但是浮躁外露,哪里是能享受福禄之人呢?”这还不算完,裴行俭看来是要把恶人做到底了,又补刀一句:“杨炯性情深沉,应该可以做官到令长,其他人就不得其死了。”(《新唐书·裴行俭传》)

相信“四杰”们听到裴行俭不无刻薄的品评,内心是崩溃的。尤其是天纵奇才、性情孤傲的王勃,不知道还有没有写出“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心情和兴致。但遗憾的是,四人后来的结局,却不幸被裴行俭一一言中。

王勃,浑身上下充斥着年少轻狂,挥斥方遒的荷尔蒙,却最先倒霉。刚当上官,他就和沛王李贤打得火热,还在沛王和英王斗鸡时,凑趣写了篇《檄英王斗鸡文》。谁知唐高宗知道这件事后,斥责王勃怂恿王子享乐,下令撤了他的官职。后来王勃再次步入仕途,依然被诬陷下狱,判了死罪。不久他遇到大赦,本来得免一死,但却在南下看望父亲途中不慎溺水身亡。二十七岁的生命戛然而止,只留下千古雄文《滕王阁序》,供后人凭吊。

null

王勃

被裴行俭评价为“沉嘿”的杨炯也没好到哪去,因为性情怪异,恃才傲物,得罪了不少人,也越来越沉郁,后来死在尹川令的任上。卢照邻诗文兼通,知识广博,但在益州新都尉的任上患上了风疾,相传连药王孙思邈都摇头说治不了,最后竟然不堪其苦,“遂自投颍水而死。”(《旧唐书·文苑上》)只活了四十岁。

骆宾王的结局,大家更是耳熟能详。曾在七岁时写出后世幼童都能记诵的《咏鹅》,长大之后自然更加不甘寂寞。高宗朝末期,他被任命为长安主簿,因贪污(一说被诬陷)被贬为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而去”,后来武则天废掉中宗李显,大权独揽,骆宾王干脆投奔功臣之后徐敬业,于扬州扯旗造反。他还亲自操刀,写下了脍炙人口,痛斥武则天的著名檄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null

骆宾王

哪知徐敬业之乱被轻易平定,骆宾王中兴唐室、位跻名臣的文人梦想就此破灭。武则天虽然爱惜骆宾王的才华,甚至对他主笔声讨自己的檄文赞赏有加,但要诛灭这些乱臣贼子可是一点都没有犹豫。可怜才华横溢的骆宾王就此身首异处。虽有传说他死里逃生,在灵隐寺落发为僧,终老天年,但毕竟查无实据,只能聊备一说,算是好事者对才子命运沉浮的慨叹。

就这样,裴行俭品评“四杰”后不到二十年,“四杰”便一一如裴行俭所言,“不得其死”。就连那个曾经如日中天,带着“四杰”引荐给裴行俭的吏部尚书李敬玄,也被政敌刘仁轨撵到了河西与吐蕃对阵,结果损兵折将,郁郁而终。让人唏嘘之余,也不禁对裴行俭的识人之明佩服有加。

逆袭:“贬谪罪臣”的“咸鱼翻身”

隋唐之际,沙场璀璨、将星云集。但如裴行俭一般,对人心目光如炬、洞若观火,进而成就一番功业的,却是寥寥无几。

裴行俭出身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著名的“河东裴氏”,他的父亲裴仁基和哥哥裴行俨都是隋唐之际骁勇善战、风云叱咤的人物。裴仁基本是隋朝大臣,在隋末乱局中当机立断,和儿子裴行俨一起,投降了河南瓦岗军首领李密,使李密实力大增,一跃成为反隋各路义军盟主。后来李密被隋将王世充所败,裴仁基父子又被王世充俘获。但他们并不甘心,暗中策划扶立傀儡皇帝越王杨侗,诛杀王世充,结果被王察觉后先下手为强,父子皆死于洛阳。

null

裴仁基

有此敢作敢为,当机立断的父兄,裴行俭自然也非池中之物。唐太宗贞观年间,他就官拜左屯卫仓曹参军。此时又得贵人相助——大将军苏定方对年轻的裴行俭赞赏有加,将用兵之术倾囊相授。眼看裴行俭就要大展宏图,一场挫折却不期而至。

显庆二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而立武则天,裴行俭心直口快的毛病又犯了。他口无遮拦,不仅反对废王立武,还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班老臣串联议论、担忧国事,结果被人告发。唐高宗和武则天一怒之下,对这班反对派新账老账一起算:长孙无忌被削去爵位,流放地处西南的黔州,不久就自缢而死。褚遂良则被贬到了桂州,最后也死在了更加偏远的爱州(今越南境内)。这两位太宗皇帝钦点的顾命大臣都不得善终,裴行俭自然也没什么好果子吃,被远远的贬到西州边陲去做长史。但谁也没想到,裴行俭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不仅没有蛰伏待毙,反而开启了纵横沙场、建功边陲的华彩人生。

远离长安的西域土地辽阔,水草丰美,草原民族弯弓走马,纵横驰骋,自秦汉以来,就是文臣武将们建功域外的宝地。来到这里,对于家传深厚,又颇具才干的裴行俭来说,可谓如鱼得水。没几年,他就因功升任大唐王朝主管西域事务的最高长官——安西都护,西北各族“多慕义归附”(《新唐书·裴行俭传》)。

null

安西都护府辖地

裴行俭的政绩重新得到了唐高宗的认可,又被召回长安,升任吏部侍郎,参与选拔官吏的工作。其间,裴行俭充分发挥识人用人之长,设立长名榜和铨注法,作为州县官吏升降评判的依据。结果一经使用便成为定制,“无能革之者”(《资治通鉴·唐纪十七》)

建功:“狩猎使团”的“闪电行动”

虽然裴行俭此时已经入阁中枢,封侯拜相只是时间问题,但他的征途,依然是星辰大海。

上元三年,吐蕃进犯,裴行俭立即被委任为秦州右军,加强长安西部守卫。没几年,名义上归顺唐王朝的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和另一位首领李遮匐,暗中联络吐蕃,准备吞并唐朝西域属地。裴行俭焉能袖手旁观?然而面对朝廷的征讨诏令,他并没有立即兴兵讨伐,而是动起了脑筋,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

恰在此时,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萨珊波斯王朝被新兴的阿拉伯帝国推翻,波斯王朝的末代皇子泥涅师正在长安流亡。作为出色的战略家,裴行俭在这个国破家亡的异国皇子身上打起了主意。如此这般,他向唐高宗汇报了自己的计划,当即得到了首肯。于是,一台瞒天过海的欺骗大戏就此拉开帷幕。而文章的主人公——裴行俭,就要以他窥破人心的出色能力扮演一位“战略魔术师”,粉墨登场了。

null

萨珊波斯王朝

不多时,唐王朝中央政府仿佛忘记了迫在眉睫的叛乱,反而派出了一支高规格使团——而不是军队,从长安向西出发了。官吏百姓、域外四夷得到的说法是,皇帝陛下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食(大食是唐朝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使,护送波斯皇子泥涅师回国复位。一路之上,裴行俭一行人风餐露宿,饱尝风沙,终于到了西州地界。听说裴行俭回来了,心向唐朝,惧怕突厥和吐蕃入侵的西州各族酋长喜出望外,纷纷来见。裴行俭顺势在各族百姓中挑选精壮千余,补入队伍。不动声色之间,“使团”已经悄然变成了一支军队。

“天气太热啦,不如我们就在此地驻扎,等到秋天再出发吧!”下属“不失时机”地向裴行俭建言。安抚使大人挥动扇子,鼻子里哼了一声,算是同意了。就这样,一枚“烟幕弹”被扔到了叛乱者面前,让他们更加高枕无忧,不加防备。

看火候差不多了,裴行俭又变身“游猎达人”,他召集安西四镇酋长,假意说:“想当年我在这里当官,最开心的莫过于四处游猎了。今天一时技痒,你们谁想和我一起去呢?”各酋长心领神会,不多时,又提供了一支由一万多人组成的“狩猎大军”。至此,裴行俭空手套白狼,凭空变出了一支大军,遂星夜兼程,“倍道而进”,不几天,就来到了正在密谋造反的阿史那都支营帐前。

“报——”阿史那都支此时正在帐中饮酒,这时一个兵士传着粗气跑进来。一块肉还没咽下,阿史那都支就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长史大人已经带着他的“狩猎使团”来到眼前,邀请他一起去“打猎”呢!一问人数,我滴个乖乖,足足有上万人!

饶是少数民族首领,阿史那都支也隐隐约约知道,东汉末年,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准备南下江东征服孙权,也事先去了一封信,明明白白写着:“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三国志·吴主传》)恐吓之意,力透纸背!这特么是打猎么?这明明拿我当砧板上的猎物啊!看来古往今来,约别人打猎可都不是什么好兆头啊!感慨归感慨,眼下又能怎么样?阿史那都支只得带着五百亲兵,亲自去向裴行俭表忠心。结果可想而知,裴行俭面色一变:“给我拿下!”就这样,阿史那都支和带来的兵士一起成了裴行俭货真价实的猎物。

裴行俭凯旋而归,又一次把“群众演员”们——各部酋长请了来,宣布阿史那都支罪恶,并将其押往碎叶城听候发落。首恶伏法,在裴行俭的劝说下,另一位意图造反的突厥首领李遮匐选择了投降。至此,一场内外勾联、蓄谋已久的叛乱被裴行俭兵不血刃,消弭于无形。高宗大喜,认为裴行俭文武兼备,不可多得,遂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身兼将相,荣宠一时无两。

决战:“名将本色”的“雷霆一击”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去一年,在另两名首领阿史德温傅和阿史那伏念的联合策动下,突厥民族又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叛乱,参与民众达数十万。唐王朝在西北设立的单于都护萧嗣业率兵讨之,结果是大败亏输,因罪被流放岭南。

无奈,唐高宗又想到了刚刚在西域建功的裴行俭,任命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李思文、周道务、程务挺、李文暕等部三十余万大军北上迎敌。我们的“战略魔术师”终于脱下了魔术师的袍服,穿上了银光闪闪的战甲,走到了前台,与数十万突厥大军刀枪相向,正面对决。

null

唐朝安西军

玩弄阴谋诡计是把好手,当面锣对面鼓较量,一样不落下风。

裴行俭听闻此前萧嗣业运粮队经常被袭击掠夺,导致己方兵士经常饿死,就打定主意,将计就计。他派人准备了三百辆辆车,每辆车藏着五名壮士,各个紧握陌刀、劲弩,屏息静待。外面则让几百个羸弱士兵拉车,故意把辆车往险峻的道路上推。突厥军队果然上当,呼啸着向辆车冲来,负责拉车的唐军士兵们赶紧逃散一空。突厥士兵们满以为得手,哼哧哼哧推着辆车就往河边走,到了地方就各自解鞍牧马,准备取粮回营。就在这个突厥士兵警惕性最低的时刻,粮车中的一千五百名唐军“敢死队员”一齐跳出,一边挥舞着陌刀大杀四方,消灭左近敌人,一边用劲弩密集放箭,射杀远处敌人,虽然勇猛异常,但此时突厥军队猝不及防,被杀得人仰马翻,丢盔卸甲。

说起唐军的陌刀,那都是中国冷兵器史上神一般的存在。陌刀是唐朝在经略北方民族过程中专门制造出来,用以步兵对付骑兵的武器。陌刀长约三米,刀柄和刀刃分别占一半,重量在三十公斤上下。《唐六典》记载:“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可以想象,一千多敢死之士共同奋力挥舞陌刀,组成刀林之时,其战斗力可以到何种恐怖的程度。

null

唐军陌刀阵

就在突厥军队面对唐军“陌刀阵”一筹莫展之时,裴行俭先前布置在外围设伏的精兵也发起进攻,将剩余的突厥军队斩杀殆尽,大获全胜。经此一役,突厥军队再也不敢抢劫唐军的粮食。裴行俭乘胜追击,“频战皆捷,前后杀虏不可胜数”,终于促使突厥内部发生内讧,突厥拥立的可汗泥熟匐其下所杀。裴行俭故技重施,又换上了“魔术师”的行头,利用反间计与突厥首领阿史那伏念结成联盟,指使他阵前倒戈,生擒另一个叛乱首领阿史德温傅来降,最终将叛乱扑灭。

经此两战斗,裴行俭成为西北边陲的擎天一柱,为巩固唐王朝在北方各民族中的威望立下了汗马功劳。

裴行俭文武双全,智计百出,尤其是识人之明无人能及。他曾经对手下人说“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尚诈”。寥寥数语,道尽带兵征战要旨,堪为至理名言。至今史书中还记载着他将军功赏赐全部分给下属,甚至对损坏宝物的部下不加追究、一笑置之的轶事,千载之下,读来依然令人神往。他不仅两度平叛,立下赫赫战功,而且还慧眼识珠,选拔培养出了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等出色人才。日后,他们或成为北拒突厥,西御吐蕃、拱卫大唐的著名将领,或成为典兵中枢、左右时局、改写历史的当世豪杰,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裴行俭,堪称唐初经略西域第一人。而让人眼花缭乱的“魔术师”战略,和以“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气,都让他与西汉陈汤、东汉班超一样,跻身中原王朝进军西域这一波澜壮阔历史的明星将领之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