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1940年德军步兵和炮兵的战术与装备详解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1936~1940年德军步兵和炮兵的战术与装备详解

null

A.一名1934年的步兵身穿标准的野战夹克与这一时期的军裤。武装带上整合了弹药袋,每个弹药袋容纳着15发7.92mm步枪弹,供他右手上的毛瑟98K步枪使用。而他的军靴则装有1934年的试制型带扣,该军靴并没有被大规模采用。

1:德国国家代表色帽徽,最初位于头盔左侧,但在引入国徽(2)时移到了右侧。

2:国徽盔徽,位于头盔的左侧,一般为白色。

3:1916式头盔,在前方安装了一块装甲帽檐来保护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中的哨兵。

4:制服上衣上的国徽胸章。

5:1936年末期的V形军衔臂章:( I)上等兵(Oberschutze) ,(II)代理下士(Gefreiter); (III)下士(Obergefreite /)。,(iv)参谋下士(Oberstabsgefreiter)。士官的军衔标示在他们的肩章上。

6:第30步兵团的步兵肩章。在战争之前被磨损严重,但一旦开战,士兵们就会用衣物遮住肩章,或者将之反过来以避免向敌军暴露身份。

7:船形帽。士兵们一般在营房内佩戴,有时穿在钢盔下,避免寒冷天气冻伤头部。

8:毛瑟98K,一种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制式步枪。这种武器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被改进为一种更短,更有效的旋转后拉式栓动步枪,使用7.92mm步枪弹(通常写作7.9mm或者8mm)。弹夹容量5发,重量超过4.3千克(9磅),并在150至2,000米(164-2,187码)距离内进行了射击测试。

9:可安装在枪口下方焊接刺刀座的刺刀,通常配有黑色刺刀鞘;

10:5发步枪弹夹;

11:P08或者叫鲁格手枪。它是一种9毫米半自动手枪,其渊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来被瓦尔特 P38手枪取代。

12:腰带后方的工具。上图为1935年全副武装或者奉命开拔的步兵,带有防毒面具罐,刺刀,挖掘工具,水壶,军粮袋和防毒面具。折叠的包裹里是他的大衣和帐篷布。细节展示了如何挖掘工具固定在皮带上。

14:24型手榴弹和一本战术手册。

14a:战术手册。

15:过渡型的军靴,外侧有三个靴扣。该型军靴很快就被淘汰,因为它很容易进水,不适合在灌木丛中行动。

16:军用手电和电池,配有可用于更换的彩色镜片。

 

B.1940年的步兵排排长

null

1:排长携带着一把MP38冲锋枪和一个弹匣袋,上面有三个弹匣,还有他的作战地图。

2:剪线钳。

3:雷场标记标志。

4:德国军用手电。大部分官兵都被发放了手电,但也有人有时会自己自备。红色镜片对于夜间工作非常有用,因为能够减小夜间对手电视野的影响。

5a / 5b:MP 38冲锋枪的剖视图和左侧。它在近距离作战非常有效,能够在暴露在灰尘,泥土和连绵阴雨的环境中使用。该武器重4.1千克(9磅),射速为500发/分钟。

6:标配双筒望远镜。它们安装了画有刻度线的常规镜头,以便用于测距和射击移动目标时进行计算。

7:发行游行指南针和收纳盒。由分队指挥官,排军士和排长携带,用来保持行军方向,以及指挥中型机枪、迫击炮和火炮的间接瞄准射击。

8:瓦尔特P38 9mm 手枪,它在1940年取代了鲁格手枪作为德国军队的标准手枪。

9:瓦尔特信号手枪和弹药筒。这把手枪的口径是2.7厘米,由于德军频繁使用信号弹而被广泛发放给部队,尤其是白色照明弹可用来标示德国军队的位置。其弹药还可以发出白色,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光芒。

10:用于MP 38弹匣的弹匣装载工具,可将弹药装入弹匣。

11:MP 38三联装皮制弹匣袋。通常会携带两个弹药袋,其中一个还额外有一个小口袋(10)。

12:三个MP 38单价。每个单价都装有32发9mm贝鲁姆手枪弹,枪口初速为390 mps。

13:军官的地图包。里面是地图,口袋里装有铅笔与记号笔。这可以戴在皮带挂扣上,也可以用挎带挂在脖子上。

14:制式军用口哨。用于向部队传达起始操令。

 

B.MG08 & MG13

1.MG08水冷式重机枪一般用于执行防空任务。这支机枪被安装在制式雪橇三脚架上,脚架已经抬高,使机枪可以以高仰角射击敌机。可以看到从枪口下方引出的冷却水管。前方是一名测距员,由国防军下士担当。机枪指挥长正在使用双筒望远镜观察,他的腰带上配备了地图、刺刀、军粮袋和防毒面具盒,军靴上的马刺也是1933~34年的标配。机枪手位于机枪后方,使用环形瞄准具瞄准。弹药箱则位于机枪右侧。

当设置成大仰角时,雪橇式三脚架会非常沉重(超过19kg/40磅),与枪身重量大致相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该重机枪在定点战斗中表现十分优异,但是在战场上难以快速机动。它后来采用了两脚架和去掉水管、水箱的新型水套,但又变得容易过热,使用时依然存在诸多不便。

2.MG08通常作为反步兵武器,在波兰战役期间用于装备第3波和第4波步兵师的预备役人员。他们在接受了MG34的操纵训练后就不再使用MG08和MG13。

3.MG13是一种气冷式、弹匣供弹的轻机枪,图中展示了大仰角状态下的MG13。

4.使用弹夹填充弹药。将5发弹夹装入弹药盒中,再用滑块将弹药直接送入MG13弹匣。

5.弹匣手动装填。该动作与装填步枪十分类似。

null

C.MG34通用机枪

1.被安装在三脚架上,用于执行防空任务的MG34通用机枪。可以看到环形瞄准具的特写(1a)。这种武器在各地的国防军中都很常见。

2.制式弹药箱和50发7.92mm供弹带;

3.装在三脚架上持续射击的MG34;这种配置一般作为步兵营机枪连的重机枪。该枪还能通过安装刻度瞄准具((MG-Zieleinrichtung)进行间接瞄准射击。每连续射击250发就必须更换枪管,不然过热会导致走火甚至更严重的枪管弯曲。

4. MG-Zieleinrichtung刻度瞄准具,它通过指示刻度来进行瞄准。 枪和瞄准具将指瞄准其中一个刻度,给出一个特定的方位。 然后对视线进行修正,旋转枪身以使视线重新回到初始刻度上。 现在这把枪被调整至新的射击轴线上,经过俯仰调整之后就可开始射击。

5.一个带有皮带拉环的75发弹鼓。在弹鼓盖关闭时,需要开启拉环以装填弹药。

6.一个拆卸下来的弹链。这种定装弹链可以快速简便的装填弹药,有时会将多个弹链相连以增加机枪的输弹量。一名装填手将负责从弹药箱里向机枪装填弹药。

7.双联装150发弹鼓。这是一种特殊的供弹措施,但因为非常复杂而很快被停用。

8.MG34机枪手的工具箱和工具。除了一个扳手、一个弹壳提取器(挂载皮带上)还有一个备用枪栓。

9.备用枪管。

null

D.迫击炮;

1.一门50mm迫击炮和1支双人炮组。迫击炮在发射之前要保持地面平整,迫击炮重约14kg(31磅);射程50~319米(55~568码);

2.50mm迫击炮;

3.迫击炮弹要想与内部;

4.装有800g TNT装药的50mm迫击炮弹;

5.8cm步兵迫击炮,这是一种更为高效的武器。可将3.5kg的炮弹发射到1200米射程。实际口径为81.4mm,重约57kg。射速为速射时8~9秒内发射6发,平时10~15发/分钟;它可以发射高爆弹(HE)、烟雾弹和照明弹。

null

E.团属火炮;

1.反坦克分队将他们的3.7cm PAK 36/37反坦克炮栓在轻型牵引车(Sdk.fz.10)上。炮组人员包括炮长、一名瞄准手、装填手/炮手、2名供弹手、1名牵引车驾驶员。该炮重量432kg,即使是纯手动也非常容易移动和操纵。它长3.4米。俯仰角-6°~+25°,水平射角为60°。它于1928年开始量产,截止1941年产量已达15000多门。每个步兵团都配备有6门该型火炮。早期型安装马车轮,本图展示的是后期型的充气轮胎。早期型重405kg(战马牵引)或者515kg(车辆牵引)。水平射界11°、俯仰射界-10°~+75°。最大射程4600米,射速8~12发/分钟。炮尾根据霰弹枪原理设计,炮栓降下后会露出炮膛,。它从1927年开始研制,1932年首次公开。标准炮组成员为6人,包含1名炮长,瞄准手、装填手/射手、引信装定员、2名供弹手。尽管它主要设计用来被军马/牵引车牵引,但它也被改作Le.IG.18步兵炮用于山地作战。

2.1枚3.7cm穿甲弹。该型穿甲曳光弹重1.5kg,弹头重量700g。曳光剂引信位于射弹尾部,在飞行60码后会自动点燃。射弹编号为3.7cm PAK PzGr(3.7cm anti-tank shell)。该炮后期型发射PzGr.40钨芯穿甲弹时初速为762m/s,有效射程549m,能在100m距离上击穿50mm厚度的30°倾斜钢板。火炮采用霰弹枪式炮膛,开火后炮尾自动降下,弹壳弹出,然后装填新的炮弹。

     LE.IG 18 7.5cm步兵炮使用的高爆弹(HE)重5.45kg。弹壳与装药采用分离设计(图中未显示)。该炮可发射高爆弹(HE)、高爆照明弹(HEAI)以及用于反坦克的空心装药炮弹。

3.作战中的炮组。炮长(a)正在使用望远镜暗中观察,瞄准手(b)位于炮尾左侧,装填手(C)位于右侧。在他们身后是供弹手。

null

F.前进中接敌;

此图显示了一个德国步兵排在移动中与敌人交战的过程。该排是步兵连的先锋,在他推进时,他身后部署了大量支援武器来伴随他的推进(中型机枪、中型迫击炮和步兵炮) 。

A,B,C和D表示敌人的位置。 A,B和C是围绕D村的敌人排的前哨分队.C包含了一支轻机枪组。

德军步兵排分成三个分队前进,第四部分在后方。排长在中央靠后的防卫,其他两个分队都沿着通往北方的道路前进。 第1分队前进到道路右侧,第3分队向左前进。该连的主力位于13点方位。

当中央阵线的(3)号部队通过山路时,它受到来自A点和B点的敌军的有效打击。它立即占据3点的火力位置,其机枪部署到道路的另一侧4点。总部现在转移到7点,排长发出如下命令:

1分队将在A和B处攻击敌人,2分队将提供机枪支持。

2分队将从其3号和4号位置提供防火罩和支撑,用于支援1分队的移动和攻击。

3分队(5点)将对C号位置进行左侧攻击,并在6号方位部署他们的机枪支援进攻。

5厘米的迫击炮将从位置8向烟雾区域1喷射烟雾,以覆盖1和3个分队的移动。

4分队将保持在(12)号位置担任预备队。

连属重机枪分队的两挺机枪将移至9号位置.如果第1或第3分队发射红色信号弹,则向其目标提供支援火力。然后他们将在完成此攻击后转移到C点位置.

中型迫击炮分队将从10号位置向1号位置发射烟雾弹。

团属炮兵(2门火炮)将从11号位置使用高爆弹向D区敌军射击;

任务完成后,第1、3分队将留在原地,排长,所有机枪和5厘米迫击炮将移动到B-C号区域,为步兵连进攻D区做准备.支援武器也会加入进攻。

德军能够在接敌之后,迅速组织机枪、迫击炮、炮兵火力支援,是他们能够在初期攻击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火力投送量会打的敌军抬不起头,允许进攻方步兵(在方位1,3和5)顺利实施他们的行动和最后的突击。德国人认为,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是步兵作战的关键;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才为步兵提供了大量机枪,烟雾弹也被大量使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术效果。

G.在市区里巷战

null

该地图显示了在但泽火车站以东的华沙地区的步兵行动。这座桥的东端便是苏德两军划定的停火线。

1:一门3.7cm Pak反坦克炮在桥上西面路障遭遇了一辆波兰装甲车并将之击毁。

2:MG 34机枪组在(3)号和(6)号方位掩护步兵的后方,并准备在街道命令时向前挺进到(1)号方位。

3:步兵和I号轻型坦克在等待挺进到桥上的命令。坦克将在通过1号方位后与步兵在6号方位会合,并确保道路的两侧都有步兵和装甲部队的火力支援。

4:另一门3.7cm Pak反坦克炮在河堤西侧开火,另有其他1号坦克部署在5号方位掩护炮组;

6:第二个突击小队跟随一辆在西侧路障开火的装甲车。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