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六亲”“九族”“祖宗十八代”分别是指的什么?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五服”“六亲”“九族”“祖宗十八代”分别是指的什么?

“朋友多了,路好走。”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熟人社会,熟人好办事,能办事。熟人不外乎:同学、同事、老乡、战友、朋友之类。比熟人更熟的是朋友,比朋友更亲的是亲人。亲人最显著的标志是存在血缘关系,但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的关系又是五花八门,如“五服”、“六亲”、“九族”、“祖宗十八代”等等,那么,这些关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null

九族:九族的组织,是因为血缘而分的。因为血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分了亲疏。然而,所谓九族,历代有不同的概念和系统,说法也很多,根据周朝时期的文献记载,周朝时的九簇包括:一、父姓五服以内;二、姑母和姑母的儿子;三、姐妹和姐妹的儿子;四、女儿和女儿的儿子;五、母亲的父亲家,即现在所说的外公家;六、母亲的母亲家,即母亲的外公家;七、母亲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儿子;八、妻子的父姓,即岳丈家;九、妻子的母姓家,即岳母娘家。

这个九族概念,后人将其归纳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类: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儿之子、自已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类:母之父、母之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两类:岳丈、岳母。

null

关于九族,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归类的说法,如《三字经》的九族概念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按照《三字经》的说法,九族即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与周时的九族概念,可谓大相径庭。

有了九族这个血缘关系,在其范围之内,便又按照亲疏远近,分出了六亲、五服之类。关于六亲,也有多类说法,汉朝贾谊《新书·六术》载:“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从父而为昆弟,故为从父昆弟;从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为从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子,子以曾祖而昆弟故为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为族兄弟。务于六,此之谓六亲。”

null

按照贾谊的分类,六亲包括: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还有几种说法,一说六亲是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子、兄弟、夫妇。然而无论怎么归类,六亲应是至亲的代称,可具体到每一层关系,也可概指至亲。

而五服,则是针对亲疏远近为区别的五种丧服,主要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已这五代。

null

而所谓祖宗十八代,不过是指以自已为界点的上九代、下九代,自已以上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自已以下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等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