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于李白,杜甫是个老实人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较于李白,杜甫是个老实人

null

01

曾经看到过一个段子,说诗坛两大巨佬——李白与杜甫,被称为“太阳和月亮的人”。

二人的死因与各自生前的气质颇为符合。

李白是醉酒后看到了水中的月亮,秉承着“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浪漫主义个性,跳下水玩了个猴子……

啊不,李白捞月。

未果,溺水而亡。

而杜甫呢,据说是贫困潦倒吃不上饭了,人家当官的朋友请他吃大餐。

结果人家杜老爷子岁数大了,但是现实主义思想告诫他吃得要多,结果给自己活活撑死了。

杜甫真惨,是真的惨。

他的一生中,真的有连续几天吃不上饭的时候。

02

但是我们今天不去探讨这两位巨佬到底是怎么死的——虽然二位死因目前依旧存在争议,我们探讨的是杜甫如何戴上“诗圣”这顶桂冠的。

我们杜甫是如何来做这个“诗圣”的。

既然说到“圣”这个字,大家会想到谁呢?孔子。

那孔子都干了些啥?

创立儒家学说。

这也就说明,儒家学说对杜诗影响颇深。

我举个栗子。

大家就当看个乐呵。

都说儒家学说是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的思想,那么它一定是要在意“礼”的。

啥叫礼?

自律嘛,那么放在诗歌里,哪一种体裁的诗歌最能够体现出属于诗歌的规矩束缚呢?

那就是杜甫最最擅长的律诗嘛,看到没?这也就体现了儒家学说对于杜诗形式方面的影响。

null

03

儒家思想对杜诗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诗歌的中心思想上的。

我们都知道,诗歌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抒情性,作者通过诗歌的创作,把自己眼中的世界展示出来,把胸中的情感倾泻出来。

杜甫的诗歌,源源不断地把儒家忧国忧民的情感输送给后世的读者。

如我们所见,绝大部分的杜诗都如实地描写了杜甫当年所见的一切,这一点上较于李白,杜甫是个老实人。

这些现代主义浓厚的诗歌,表达的中心主旨强烈地集中在了三点上: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

没错,杜甫的诗歌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突出的就是思想的“人民性”。

现在我们看到的“某知名演员为灾区捐款上千万”“某企业家花巨资修建希望小学”一类的新闻,能看到公众人物救助穷苦之人的善举。

至于是不是单纯处于助人之心?太复杂了,判断不了。

但是,放在老杜身上,他的大爱足以参加“感动中国”的评选了。

04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杜甫本身就是一个急需救助的人。

在当今“我弱我有理”“我穷我有理”的歪风邪气中,杜甫绝对比这些“妖艳贱货”清新,可谓一股清流。

杜甫有多惨?

丢官、卖药、吃不上饭。

甚至据说当年,好不容易得官的杜甫匆匆回家探视,发现最心爱小儿子被饿死了。

日子过到这个地步,杜甫还有心关爱其他贫苦百姓,把这种思想发展到极致的仅一句诗而已:“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如果只是说说而已,那么我们看《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杜甫说老妇人无依无靠甚是可怜,要不是真的走投无路,怎么会厚着脸皮来偷偷打枣吃呢?

但是乱世之中,活下去就已经很难了,就不要再扎上篱笆伤害别人的心了。

我们总认为杜甫哭哭啼啼,负能量爆棚,但是仔细读他的诗歌,才发现从前并没有读懂他的心。

杜甫对于世间万物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热爱,无论命运多坎坷,无论人心多险恶,无论世界有多兵荒马乱,他依旧热爱一切。

这不就是儒家“仁爱”的极致吗?

那杜甫为什么如此信奉儒家思想呢?

毕竟唐朝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也是颇为盛行的——比如王维,比如李白。

这就要从杜甫的身世说起了。

杜甫的祖上据说是西晋大将杜预,没错就是那个“杜武库”。

这位大将不仅战功赫赫,业余喜欢写写书——《春秋释例》。

巧了嘛这不是?

杜预的书流传的朝代,恰好还是唐朝,你看看,杜甫的儒家思想是“随根儿”啊!

光有理论,那是不行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就要考验一下杜甫是不是只有思想而没有实践。

然后,安史之乱就来了。

作为安禄山的老乡(本人和安禄山都是当时的营州人,现辽宁朝阳),我不得不说一句,他的叛乱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杜甫,也害惨了杜甫。

他曾俘获杜甫,但是没看上杜甫的名气(划掉,杜甫根本就没有名气),只向王维奉承。

null

05

杜甫逃出来后,开始四处流浪奔走找皇帝。

在见到肃宗之后,肃宗十分感动,于是给他一个左拾遗当。

这个官职不大,相当于现在纪检委的基层干部。

但是没多久,杜甫主动辞去了官职,开始漂泊西南。

至于为什么,杜甫不说,咱也不敢问。

在流亡的过程中,杜甫看到了太多家破人亡的景象,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战争的认识仅限于媒体或者某些地区。

我们并不能直观看到一个人在你面前挣扎是怎样的一个场面,也无法感受到只能自顾逃命却无法伸手相助是这样的自责——相对于杜甫,我们很幸运。

杜甫经历了战争和苦难,经历了想要兼济天下而不能的无力感,但是他还是要热爱这个国家。

对,他就是这么倔强。

正是因为他把自己所见的世界用诗歌整整齐齐地记录下来,我们才能感受到那个特殊时期中,饱受苦难的人们抱有着怎样的愿望。

正是因为杜甫经历了战乱,他的仁爱思想才得以进一步升华。

大历五年,杜甫于耒阳遇大水,困守五日,水米不进。

县令聂某送来牛肉白酒,水退后不见杜甫踪迹。

这也是杜甫生命中最后一次受人接济了。

所以啊,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代圣人呢?

除了苦难外,还需要一颗太阳一般的仁爱之心。

如何练就太阳一般的心呢?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责任感。

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曾经写过这样的文字: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请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苏轼说过:

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

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

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简单翻译:古来能称诗人的太多了,杜甫能成诗圣,最重要是他终生苦逼,终身却难造福百姓,但没有一天不忧国忧民,没有一刻不直白写诗表达…...

窝囊、苦难成就了杜甫,苏轼也经历过人生起落,才能精准理解杜甫。

饱醉而亡,对可怜的诗圣可能是一个鼓励。

除了满怀的儒家爱国、身体上,真不知道他幸福过几天?

PS:

杜甫几大死因之一,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一说是连续饿了5天)。

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

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