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早醒来,发现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发生了火灾。大家在惋惜和感慨的同时,网上也掀起了一场“800年的文明没了”VS“这是圆明园的报应”的例行对怼。另外,也有相关分析文章出来,解析为何法国消防部门施救不利。也有读者好奇,如果这些火灾发生在古代,古代人有办法解决吗?冷兵器研究所不想介入那些争论,就针对一下古代灭火工具进行一下小科普。毕竟古代火攻和防备火攻也是冷兵器战争中的重中之重
下图中这个小朋友玩的玩具,相信许多读者小时候都玩过或在一些旅游区见过。这种玩具许多人管它叫土水枪,当然正式的叫法应该是唧筒。唧筒在《武经总要》里有记载,又称“吸桶”、“激桶”或水龙。
▲图片来自网络
唧筒的原理,曾公亮在其《武经总要》里是这么说的:唧筒,用长竹,下开窍,以絮裹水杆,自窍唧水(将其竹筒端放进水中,并将裹絮(即活塞)水杆(即拉杆)往上抽起,水就通过窍(阀)进入水筒中)。 当然,许多读者小时候做土水枪也是这么做的。既然武经总要记载了,那必然不是普通的玩具。而且实际上作为作战装备的唧筒,可要比小朋友手里拿的玩具大得多。
▲竹唧筒
虽然年代原因,宋代竹唧筒实物找不到了,但根据清雍正五年(1727年)制造,而且刻有“水龙”二字的现存唧筒来看,作为实用工具的唧筒桶在长度154厘米左右。所以其喷的水柱可不像图上的那种小细流。唧筒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代建筑多为木制,所以攻城时,火攻就是常用手段。而防御方一旦处置不当,就会像倒霉的巴黎圣母院那样,火烧联营了……
所以对于守城官员还是领兵将领,不论平时防火也好,或者应对火攻也好,消防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谁都不想被火烧联营。如果对方火攻很强,像下图这种漫天火箭的。拿着水桶肯定是不行的,就得用唧筒配合水缸进行灭火。清代的《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载:大内设唧筒处,掌管唧筒并司扑灭火灾之职。
当然,上面说的是民用。在军用上的记载,可以参考记录南宋罗州城保卫战的《辛巳泣蕲录》。原文是这样记载的:二十日的时候又造了大麻搭五百四十副,竹唧筒一千一百副,分五十四座战楼准备。五隅官排门率百姓水缸二百只,上城,贮水以防不测。
有人会说那么对方扔过来的是油罐咋办?对于油罐也有处理。那就是上文提到的麻搭,麻搭的制作方法和咱们用的拖布很像:以八尺杆系散麻二斤,蘸泥浆。即用八尺长的木杆,系上2斤散麻,再抹上稀泥看,到有火的地方直接按灭。所以,看着不起眼的玩具背后,却有这么大的作用,大家是不是很意外呢?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