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拾文客栈,北洋史扒粪者,求真、慎识、体温凉。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二百四十):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民国五年,袁克定的结拜兄弟,老头子自诩心腹的陈宧,带了北洋军三支劲旅,作为督理川渝的武力后盾。其中伍祥祯兼任川南镇守使,向南环伺外省军队入川的大门。所以,滇系军阀在西南起兵反袁,第一战的对手就是伍祥祯。是年底,蔡锷在师者师梁启超的误导下仓促起兵,其庙堂诉求目标为“反袁护国”,因此称之为“护国军”。护国军奉梁启超之精神为圭臬,但除了蔡锷、戴戡等几个梁氏忠实门徒外,大部分滇、黔、川的军阀,清末都是同盟会员,内心对南方军还是更亲切些。对反袁义军的命名问题,西南军阀之间的争执非常激烈。
蔡锷既然梁氏门徒,其价值取向肯定颇为复古。所以,他想模仿明初朱棣的“靖难之役”,将这次反袁讨伐命名为“讨逆军”。如此,蔡锷的内心,是隐然将滇系军阀一脉,当成号令天下的中枢,将梁启超当成即将取建文帝而代之的朱棣了。李根源这些温和者提出的名字,李烈钧等稍为激进者不愿意。最后,还是吕志伊一锤定音,提出了“护国军”这一名称,照顾了方方面面的诉求。大家遂一致通过。然而蔡锷本身也大有问题,这是护国军的第一点不足之处。因做过云南讲武堂总办,故而蔡锷在西南军阀中威望很高,是西南军阀实力派的开山祖之一。但他既缺乏实战经验,更缺乏统御能力,且识人不明又身体病弱。
所以护国军兴,本就先天不足。不足之二在于护国军虽然也有像样子的扛纛人,但问题是遇到了清末以来一直遇到的问题:缺钱。于是就有了第二点不足之处:没有军饷。没钱,怎么打仗?雇人看家护院还可以,真刀真枪搏命,还真得掂量着筹码。所以,蔡锷这个西南军阀名义上的最早扛纛人,从一开始腰杆子就硬不起来。是年末的状况,是西南军阀诸将在决定云南脱离北洋之后,决定摆脱袁氏设定的北洋庙堂体制,回到民初之状态,恢复都督府,但谁当都督呢?蔡锷此次从京畿回昆明,万里之遥,但带回的只有梁启超给他的一大摞真真假假的电报,没钱没也没人。
最终,他必须依赖此时的滇系军阀实际负责人唐继尧。因此,推举云南都督,唐继尧毫无悬念。如果反袁的义军开拔,云南都督最多不过是个后勤部长。问题在于,整个波澜壮阔的护国之战中,尤其是护国军组成以后,竟然没有一位有权统辖所有事权的“总司令”。于是就有了不足之三:没有核心。只能“太公分猪肉”,搞了三路总司令,正好是反袁联合阵线的三大阵营:蔡锷、李烈钧以及唐继尧这位地方军头,这场点缀着热战的庙堂角力,外强中干的护国军能够最终取胜,不过是得道与失道者的宦海游戏罢了。
参考资料:《菜根谭》、《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本文为大风号校园KOL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