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阀的小善意:吴佩孚的悯民之心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大军阀的小善意:吴佩孚的悯民之心

撰文/拾文客栈,北洋史扒粪者,求真、慎识、体温凉。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二百三十二):君子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在北洋史上,“秀才将军”吴佩孚,自诩儒家为其修身根底,在武夫当道的北洋军阀中如同鹤立。他的一生复杂得让人难以琢磨:他骄傲,目空当世;他曾跟上乱世的节拍,他又落伍于时代的脚步;他愿意远小人,但他不能去小人;他自认懂得儒家哲学,便可驾驭军阀,但他实际不懂军阀之道,然而不屑于武夫当国,又无法不卷入军阀过招,只好伴随着曙光辉明,娉牵着龌龊共舞。显然,他的庙堂情怀和江湖理想的作为,不能简单地去考量。其“五四通电”、 “罢兵主和”及“故宫尚存”等人生轨迹,展示出这位曾经如日中的大军阀的善意,也就是那份悯民之心。

null

民国七年,弱国被欺,难为无米之炊的北洋中枢,难免屈服于湿了鞋。不过最终拒绝和约签字,军阀之声也是重要的压舱石,毕竟有兵即是草头王,家国大义亦或是庙堂买卖,当时无论是直系军阀、皖系军阀亦或是南方诸公,都不一而同地通电反对和约签字。关键之时,驻军南岳衡阳的北洋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率先发言,直接向北洋大总统徐世昌发出通电,一纸电文率先公开亮出态度:“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当时只是一位师长的吴佩孚 “言人所皆欲言,谏人所不敢谏”也是要有勇气的,这个勇气来自于吴佩孚的悯民之心的正气。

null

​其后,徐世昌也称说:“吴子玉一言一行,可以动天下之视听,天南海北,到处呼应,他的种种意见,我们倒是必须注意留心。”民国七年,北洋军阀南征,段祺瑞急得亲往前线劳军,破格授予吴佩孚以“孚威将军”,以励其一鼓作气扫平两广。可是,吴佩孚竟擅自撤军,把北洋军先前打下的地盘拱手奉还南方,主张“罢战主和”。罢兵的理由“呼吁和平”。他通电说:“阋墙煮豆,何敢言功?双方并非寇仇外患,何须重兵防守?”所以要“罢战主和”,气得段祺瑞直言:“秀才造反啦!”这是因为吴佩孚读了湘军奇才张其锽写给他的一封信。 信中分析形势,说明“战”则两败、“和”则两利的道理,劝说吴佩孚上为家国百姓着想,下为直系军阀自己的利益考虑,不可再战。

null

于是,就有了让吴佩孚毁誉参半的罢战言和,毕竟也算打开了军阀叫板中枢的潘多拉魔盒,其实对于这位儒将来说也是一种“悯民祈和”。在吴佩孚如日中天虎踞洛阳期间,他还做了一件“仁民爱物”之事,他拍电制止拆除紫禁城三大殿,电文曰:“何忍以数百年之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 务希毅力惟一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 无任欣幸,盼祷之至!” 所以故宫三大殿方幸免一劫,看似大军阀们都穷兵黩武一场,不过吴佩孚能得到曾经敌手这样的评价 :“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 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吴佩孚传》、《文武北洋》、《菜根谭》

本文为大风号校园KOL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